手机扫一扫
打开鞋革公众号
聚焦鞋都
人物专访
潘建中二三事

发布时间:2020-06-10

0

 

他是温州“创二代”,又是科班出身,在制鞋业工作了近三十年,所以他笑称自己是“年轻的老革命”。接过接力棒后,他创举不断,让企业年产值增加了上百倍,企业仍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他本人也是浙江省优秀企业家、温州市功勋企业家、劳模,今年又当选为温州市工商联副主席。 他就是巨一集团总经理潘建中。现在有六个字在他的心中盘旋:“共创、共享、共赢”,这是他对整个行业的思考。这一期,我们就来倾听他和巨一的故事。

 

 

“先斩后奏” 引进流水线

大刀阔斧地进行生产变革,实现传统制鞋手工操作向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是潘建中在还没有完全取得企业经营决策权时的一大杰作,第一次展露了他非凡的魄力和胆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温州皮鞋生产企业都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上,几乎没有采用流水线生产。在上海受过现代制鞋专业教育的潘建中却已意识到,传统手工制鞋已不能适应现代大生产的需求,机械化生产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他竭力主张引进机械化制鞋设备。因为此前一些企业有引进机械化流水线失败的教训,他的提议遭到公司内部许多高层,包括他母亲的质疑和反对。当时一套设备价格约70万元。他问他母亲:“我们是没钱吗?”他母亲回答:“并不是钱的问题。”“那是因为我们能力不够吗?我们比别人笨?”他母亲笑着回答:“我们也没有比别人笨。”既不缺资金,也不比别人笨,那么别人能做的事,我们也一定能做。这个意识一直刻在潘建中的脑海里。 1993年,当时青岛一家鞋机厂到温州推广成型生产线设备。潘建中及时抓住这次机会,和对方谈判。对方提出要预付款30%。但潘建中提出“先使用后付款”引进制鞋设备,他说:“将设备放在巨一,为设备作活广告。反之,设备只能在商店作死展示。”在几番谈判后,青岛鞋机厂终于同意了“先使用后付款”的方案,附带条件为“巨一”开放车间供其他企业参观。当装运设备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开进厂区时,他的母亲才明白儿子做了“先斩后奏”的事。 事实证明,潘建中“先斩后奏”引进制鞋生产线设备为“巨一”带来的飞跃式发展。随着机械化流水线的引进,“巨一”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稳定,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同时,通过全国各地同行的现场参观,“巨一”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了,“巨一”品牌逐渐在业内传开。潘建中成功引进成套流水线,带动了一大批温州鞋企,他们也纷纷引进机械化制鞋流水线,在整体上提升了温州制鞋业的生产水平。有关人士称,这还为温州日后获得“中国鞋都”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雄风初展 26岁兼并企业

近年来,巨一业务稳步增长,公司也兼并了几家小鞋厂。谈起“兼并”,潘建中表示,自己最早的兼并是在26岁。 1995年,当时温州有一家台资鞋厂意欲出让。潘建中得知后,便打算收购该鞋厂。 潘建中到该鞋厂两次就谈妥了此事。一次谈意向,一次谈价格。最后出价80万元收购这家台资企业。 当时,很多温州同行对潘建中此举感到不理解。殊不知,醉翁之意不在酒,潘建中相中的不但是台资厂的硬件和设备,更是“外脑”的引进。在对该厂的考察中,潘建中发现,该公司的管理制度和理念是相当先进。后来的事实证明,潘建中这一果断的决策,又对日后“巨一”的市场营销定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收购,潘建中接触到台企管理模式,学到了台资企业的工作理念和管理经验。 随后,“巨一”从广东招聘了一批台湾鞋企的管理人员。不久,潘建中又亲自带一批管理人员前往广东台企学习。当时他们白天在台资企业参观,晚上就在旅馆用黑板组织学习。每个人都要发言,讲当天看到人家什么优点,然后自己怎么改良。潘建中笑称这是一段“白天当老板,晚上看黑板”的有益经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巨一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最后他又作出决定:以重金聘请台湾鞋企的职业经理人到“巨一”,担任集团的高层管理。他说:“过去是出去学习,现在是请来教官,以此使巨一的管理水平得以全面创新、提升。” 通过学习和结识台湾鞋业界的朋友,潘建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开始接欧盟的订单。可以说潘建中的这次成功收购,给“巨一”带来的效应是巨大而持久的,意味着“巨一”进军国外市场的开始,体现了潘建中作为现代商人表现出来的远见卓识和胆略风范。 向世界展现“巨一”形象 1997年,“巨一”从内贸转做外销,1999年就到世界各地参展。在展会上,潘建中发现,中国人的在展会上的摊位基本都很小,只有十来个平米,而老外的摊位则很大。经过了解,潘建中得知,凡是欧洲国家公司的申请,都可以得到大摊位。既然这样,潘建中就通过欧洲公司申请,得到了较好的摊位。摊位约40多平方米的,三面通道,位置显著。 当时正值世界鞋类制造环节向中国转移,老外到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在这届广交会上,与大部分参展商宣传产品不同的是,“巨一”在展会上力推公司形象,将公司流水线、宿舍、厂区环境作成大幅广告,充分展现公司实力,引得客商瞩目。同时,公司还精心制作两本手册——公司形象手册和产品手册。公司形象手册一一展示了公司车间、后勤设施、员工住宿环境等公司硬环境和软文化。“巨一”在展会上得到了外国客商的青睐,大家都对这个新面孔产生浓厚的兴趣,纷纷寻求合作。有外商满怀兴趣地问“巨一”在哪,大家甚至还不知道“温州”是中国的何方。潘总忙着介绍说:“Near shanghai!”(上海旁边)通过展会,“巨一”在国际市场上迈出了一大步。 此后,“巨一”满世界参加展会,通过展会结识大批国际大客户,定单不断。2005年起,由于业务量大增,“巨一”根据市场需求,公司精选客户,优化服务。国外客户从以前30多家减到现在的5家,并建立起了和谐融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欧洲最大的鞋类贸易商合作多年,成为他们一流供应商,双方发展成为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未雨绸缪 化危为机

在世界金融危机如此严峻、经济形势低迷的形势下,巨一集团作为外贸出口鞋类生产企业也是首当其冲。作为“巨一”的领导层和决策层,及时制定应对策略做好强有力的防御性措施,及时化解自身困境,化危为机。众所周知,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遵从国际规则,拿到市场准入许可成了进军国际市场最大的突破口,而在这方面,“巨一”早早就走在了全国同行业的前列。 早在2001年,“巨一”开始大量做欧盟业务。众所周知,欧盟对限制销售与使用危化物质和制剂的条例是全球最全面最严格的。鞋子出口欧洲必须经过欧盟标准的检测合格,各种化学物质含量规定很细。面对欧盟对中国鞋的严格“挑刺”,“巨一”没有退缩,潘建中清楚,公司始终要和国际规则接轨。于是,“巨一”主动接受各种检测,许多鞋子、原材料甚至都是带到香港、国外进行检测的,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但经过了这个艰难的时期,“巨一”不但达到欧盟标准,更带领大量原材料供应商一同进步,在接轨国际上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企业。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企业、节省开支,潘建中还积极建议省市检验检疫部门设立自己的检测机构。 2004年,巨一集团更是通过了SA8000国际认证。这是欧美采购商非常看重的一个全球通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也是获得外商青睐并成为其供应商的一个重要条件。巨一集团得到了世界认可,为“巨一”规避贸易壁垒、优先拿到订单提供了有力保障。未雨绸缪,正是巨一集团应对经济危机游刃有余的重要依托。

 

 

 

“机器换人” 向国际一流制鞋企业迈进

坚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一直是潘建中的坚定信念。 巨一集团是温州最早推行“机器换人”的企业之一。在潘建中带领下,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两化融合”步伐,对传统的制鞋工艺和流程进行全面改造,逐步形成从研发设计到成品出厂的数字化生产模式,提高鞋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企业3年投入近4000万元,将国内外最先进的3D打印机、全自动切割机、电脑激光机、电脑针车机等设备用于鞋类制造。如从意大利进口十几套价值近百万的全自动切割机,集排版优化和切割为一体,省去了开发制作刀模的工序,材料利用率比传统裁断机提高了5-10%;公司引进50多台用于鞋靴加工的激光机,实现雕花、打孔、切割、划线等多工序一体化自动生产,目前激光运用已达世界级水平;自动化包装线上的机器人取代了人工操作,装箱准确率达到100%,还实现了自动码跺。公司还持续对已有的ERP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并建立了企业数据中心,将各系统及单机设备的生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整合,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通过系列努力,生产效率提高了15%,生产成本降低了5-8%,产品合格率从原来的95%提高到98%。而且使员工们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降低了人员流动率。公司因此被评为温州市领军企业、温州市“机器换人”示范单位。 2015年8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世成到巨一考察调研,对公司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巨一在推进工业4.0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已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尝试智能化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对皮革行业,而且对整个轻工行业都有启示和示范作用。” 同年,潘建中被授予素有皮革行业“奥斯卡”奖之称的“中国皮革行业年度人物”称号,颁奖词以“以远见占领了先机”、“以智慧领行业之先”等修饰性语言高度概括了他多年致力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努力及收获。 但在潘建中看来,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下一步,他们还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机器换人”,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将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产品的创新性,使企业向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新常态下,巨一集团多措并举,马力全开。

 

 

 

共创·共享·共赢

1997年,潘建中接棒企业,那时员工200多人,年产值1512万元。十年过去了,如今企业员工已达5000多人,年产值15亿元。 许多人问过潘建中,企业发展,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潘建中回答:“没有。这是一个长期沉淀的过程。火车要准点,它必须每站准点,没有说前面不准点,到最后吧嗒一下准点了。这不可能,会出问题的。做实业要脚踏实地,最忌激进求利。” 潘建中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随时随地思考,特别是反思自己的言行,但他怕想到又会忘,就随手记在本子上。有时夜里突然醒来,有所感悟,也会马上记下来。目前,他已经积累了20多本笔记本了。他也常常对自己的员工说:“时刻检讨自己,你就成功了一半。” 对温州鞋革行业,潘建中有着清醒认识,他对同行爱说六个字:“共创、共享、共赢”。“共创”,除了要“创新”之外,还要共同维护、引领市场。潘建中说,只有整个行业都好,产业链完备,每一家企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所以,一有同行要来巨一集团参观流水线,看机器换人,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潘建中都会敞开大门,相互交流。这也就是他所提倡的“共创”理念。企业除了竞争,更有合作的一面。做好了“共创”,下一步就是“共享”、“共赢”。

地址:温州市中国鞋都一期31号地块综合质检大楼11楼1101室 邮编:325000 Email:xgxh2001@163.com

电话:0577-88801977 88801978 传真:0577-88801979 在线服务QQ:504031156

中国鞋都信息网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主办 浙ICP备05059792号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
鞋革协会
微信公众号
鞋革协会
手机二维码